这是当前实践中较为突出且争议较大的问题。代购毒品有广义、狭义和最狭义之分。具体而言:(1)广义的代购毒品是指受他人委托代为购买毒品,委托者不限于吸...
以贩养吸是指吸毒者通过少量贩卖毒品获得利润以维持其吸毒需求的情形。以贩养吸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吸毒者没有其他稳定的经济来源,贩卖毒品的主要目的...
《2008年毒品纪要》在起草过程中加入了“合理吸食量”的概念,作为区分吸毒者犯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界限,但《2008年毒品纪要》的文本中没...
吸毒在我国不构成犯罪,如何在有力惩处毒品犯罪的同时,又避免用刑罚变相惩处吸毒行为,始终是一个重要司法问题。吸毒必然持有毒品,《刑法》第348条规定...
贩卖毒品罪是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毒品犯罪类型,其既未遂标准 问题受到的关注最多,争议也最大。 1.相关理论观点在刑法理论上,关于贩卖毒品罪既遂与未遂...
这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居间介绍买卖毒品者与交易的哪一方构 成共同犯罪,二是对居间介绍者应当认定为主犯还是从犯。 1.居间介绍者的共犯认定思路认定...
区分居间介绍买卖毒品与代购毒品
居间介绍买卖毒品,是指行为人“受购毒者或者贩毒者委托,为其提供交易信息、介绍交易对象、居中协调交易数量、价格,或者提供其他帮助,促成毒品交易的”情...
毒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毒品等犯罪行为。对于主从犯的认定和处罚,《2000年毒品纪要》作了一些规定,《2008年毒品纪要》完...
(2014-2023)十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对毒品交易的买卖双方(俗称上家和下家,或者上下家)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以往司法实践中一度存有不同认识。 一种意见认为,毒品交易的买卖双方缺乏共同行为,各买各卖, ...
分析毒品案件七大特点 成都检察发布禁毒“白皮书”
《刑法》第347条第4款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少量毒品 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 以上7年以下有期...
“人毒并获”(或称“人赃并获”)是侦破毒品犯罪案件的普遍特点, 很多案件中抓获交易双方后又从卖方的住所、汽车等处查获尚未卖出的毒品。对此情形如何定性,《200...
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很常见,“退货”的主要原因是毒品质量不好, 偶尔也会出于其他原因。对此类情形如何处理,存在一定认识分歧,需要区 分交易双方的不同情况予以定性...
这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对此,可以区分上下家的不同情 况分别处理。 对于上家,其出于贩卖目的购买到毒品后,赠送毒品多是为了促销,是 贩卖毒品的附...
这种情况如何定性要视具体情况而 定 。 ( 1 ) 如果行为人明知故为,将低价位的毒品(如掺杂多、纯度低的海洛因、冰毒) 冒充高价位的毒品进行贩卖,属于贩卖毒...
互易毒品也称互换毒品,就是双方出于贩卖或者吸食目的而交换自己所持有的毒品。交换的毒品多为不同种类,也可能交换同种毒品。对互易毒品的情形如何定性,涉及对互易行为...
对这种行为要区分交易双方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买方(提供制毒物品的一方),其用制毒物品换取毒品,此时制毒物品等同于财物,是买方支付的对价,买方为贩卖毒品而购买毒...
接受对方提供的性服务,显然是获得了生活意义上的好处,但性服务本身不属于财产性利益,故以对方提供性服务为条件向对方提供毒品用于 吸食的,通常不宜认定为贩卖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