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一节中增加了妨害兴奋剂管理罪(《刑法》第355条之一),由此建立起兴奋剂与毒品之间的关联。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绍,兴奋剂在英语中称为Dope,原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有抑制性(如b- 阻断剂),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研究表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危害,如损害免疫力,引起过敏反应和各种感染,增加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会使服用者性格发生变化甚至激动狂躁,长期或大量使用后也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停用可产生戒断综合症,表现为抑郁、疲劳、睡眠障碍等。可见,滥用兴奋剂对人体的很多危害与毒品类似。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2年兴奋剂目录公告》,兴奋剂包括:蛋白同化制每剂87种,肽类激素68种,麻醉药品14种,刺激剂(含精神药品)79种,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3种,医疗用毒性药品1种,其他品种115种。这说明,兴奋剂与毒品之间存在交集,列入兴奋剂目录中的被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被滥用的情况下都是毒品, 从而走私、买卖、非法持有这些兴奋剂等行为可能构成毒品犯罪。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1月制定的《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6号,以下简称《兴奋剂刑事案件解释》)第7条规定,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涉案物质属于毒品、制毒物品等,构成有关犯罪的,依照相应犯罪定罪处罚。《兴奋剂刑事案件解释》虽然制定在《刑法修正案(十一)》 出台之前,但该规定仍然具有适用性。值得一提的是,引诱、教唆、欺骗、强迫运动员使用列入兴奋剂目录的被管制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属于妨害 兴奋剂管理罪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或者强迫他人吸毒罪的竞合, 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